南宋 “广州经制银 荣郜铺 京销铤银”十二两半银铤 447.0g,开门见山之原味宋铤,所有带税课用项的宋铤皆值得珍惜。宣和三年(1121)宋廷平定方腊之乱,又与金国订立海上之盟以图灭辽。宣和四年(1122),宋于民困兵疲之际又大举筹措准备伐辽。后来,权相蔡京之子蔡絛在《铁围山丛谈》中回忆道:“宣和四年既开北边,度支异常,于是内外大匮,上心不乐。”正是在这种左支右绌的情形下,经制钱于同年七月创立了起来。而经制银则是经制钱用于输纳上交时折变成的银两。“经制钱”得名于“经制使”,经制使乃经制司之长官。北宋神宗熙宁十年(1077)年八月设置“经制熙河路边防财用司”,掌钱帛、刍粮,计度当时用兵西夏的边防费用,此乃宋代经制司一职之始。宣和三年(1121)六月,刚平定方腊后的江浙未有正常赋税收入,于是宋廷令“江淮荆湖浙闽等路发运使陈遘(字亨伯),经制两浙、江南东路等东南七路财赋,许得移用,并按察七路监司及州县官吏,设司于杭州。由于陈遘创设数种杂税附加税,故借其官名而统称之为“经制钱”。 --节选自刘翔《宋代银铤考》